上海土拍这事儿最近炸了锅——289.6亿总成交,徐汇滨江地块直接拍出13.1万/平方米的楼板价,刷新全国单价纪录。这数字听着就魔幻股票配资十倍网站,咱普通老百姓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堆一块儿,结果人家开发商眼睛都不眨就砸出去了。更离谱的是,这地价已经比周边二手房均价还高,相当于\"面粉\"每斤比\"面包\"还贵,你说这面包烤出来得卖多少钱?
先给大伙儿算笔账:13.1万/平的楼板价,加上建筑成本、税费、利润,将来这房子不卖到20万/平都得亏。可徐汇滨江现在二手房均价也就12-15万/平,等于开发商刚拿地就亏了3-5万/平。这哪是买地?这分明是抱着钱往黄浦江里扔啊!但问题来了:开发商又不是傻子,为啥偏要抢这块地?这里面的门道,比黄浦江底的淤泥还深。
一、地王是怎么炼成的?开发商疯了还是我们傻了?
这次拿地的是上海本土国企\"滨江集团\",听起来就像\"自己人\"。但你别以为国企就人傻钱多,人家算的账比咱精多了。这块地位于徐汇滨江核心区,江边、地铁口、旁边就是美术馆,地段确实金贵。但再金贵也不能脱离实际啊?13万/平的地价,已经超过2016年深圳尖岗山地王(10.3万/平)、2021年杭州钱江新城地王(11.6万/平),直接登顶全国第一。
有人说这是\"政策信号\",政府想通过土拍稳预期。但老百姓不傻啊,你地价涨了,房价能不涨?去年上海二手房成交量跌了40%,今年前五个月继续跌,现在刚需都躺平了,开发商还敢这么玩?这里面其实藏着三个\"潜规则\":
第一,国企托底是常态。这几年土拍市场冷清,民企要么没钱要么不敢拿地,全靠国企下场\"救场\"。滨江集团背后是上海国资委,说白了这钱左手倒右手,反正都是国家的。但国企拿地不是做慈善,将来要么通过政策优惠补回来,要么等楼市回暖再高价卖,本质上是\"用时间换空间\"。
第二,开发商在赌政策。最近楼市利好不断,降首付、降利率、放松限购,上海虽然没明着放松,但暗地里对人才购房、二套认定都松了绑。开发商赌的就是明年政策继续放宽,到时候20万/平的房价也有人接盘。可问题是,现在连年薪百万的\"新上海人\"都觉得买房吃力,20万/平的房子卖给谁?难不成要卖给外星人?
第三,地段信仰害死人。徐汇滨江被称为\"上海下一代豪宅区\",前几年融创、保利在这儿拿的地,现在房价都卖到18万/平以上。但那会儿地价才8-9万/平,现在直接飙到13万/平,等于成本涨了40%,房价能不跟着涨?可老百姓的钱包没跟着涨啊!去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.96万,想买100平的房子得不吃不喝250年,这不是买房,这是买祖宗十八代的坟地。
二、地价超过房价,这事儿到底有多离谱?
咱先看看全国其他城市的地王都是啥水平:北京海淀去年地王楼板价8.9万/平,深圳前海10.2万/平,广州天河7.5万/平,跟上海徐汇这13.1万一比,简直是小巫见大巫。更讽刺的是,上海前几年的地王现在都在\"站岗\"——2019年融信在静安拿的地,楼板价12.7万/平,现在项目还没开盘,周边二手房已经跌了2万/平;2020年招商在杨浦拿的地,楼板价9.5万/平,去年开盘价12万/平,卖了一年才卖出去三成。
这些血淋淋的例子摆在眼前,为啥还有开发商敢冲?因为他们觉得\"上海不一样\"。确实,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,有钱人多、需求量大,但再大的需求也架不住房价脱离收入。现在上海二手房挂牌量已经突破20万套,创历史新高,很多房东降价20%都卖不掉,刚需早就被高房价筛出去了,剩下的要么是置换客,要么是投资客。可投资客也不傻啊,现在租金回报率才1.5%,还不如存银行定期,谁还敢买房?
更离谱的是,这次土拍还有个\"骚操作\":徐汇滨江地块要求配建5%的保障房,而且要无偿移交政府。等于开发商花13.1万/平买的地,其中5%是白送的,实际地价更高。这就好比你花100块买了个西瓜,老板非要你把最甜的那块剜下来给他,你说气不气?可开发商照样抢,这背后其实是\"土地财政\"的老问题。
上海今年卖地目标是2500亿,前五个月只完成了800亿,还差1700亿。要是土拍市场冷下去,地方财政就得紧张。所以这次徐汇滨江地块就是\"标杆\",先把地价炒起来,后面的地才能卖高价。可问题是,老百姓的钱就那么多,都拿去买地了,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的钱从哪儿来?这就像家里就一口锅,你非要用它来炖燕窝,那全家人喝西北风吗?
三、刚需别慌?真相是你连慌的资格都没有
很多专家说\"地王不影响刚需,刚需该买还是买\",这话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。地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\"心理预期\"——周边房东一看地价涨了,立马涨价50万;中介朋友圈刷屏\"地王诞生,房价即将暴涨\";没买房的人开始焦虑,怕再不买永远买不起。可实际上,地王跟刚需半毛钱关系都没有,因为你根本买不起地王周边的房子。
现在上海刚需买房的门槛已经高到离谱:外环外均价6-8万/平,买个80平的两居室,首付至少150万,贷款30年每月还2.5万。这意味着夫妻双方月薪加起来至少5万才敢上车,可上海月薪过万的人只占15%,月薪5万以上的不足1%。也就是说,99%的人在上海都属于\"买不起房阶层\",你说这地王跟你有关系吗?
更扎心的是,地王越多,保障房反而越少。这次徐汇滨江地块只配建5%保障房,而前几年土拍要求配建15%-20%。为啥?因为地价太高,开发商不愿意配建,地方政府只能妥协。可保障房才是刚需的救命稻草啊!现在上海公租房排队要等5年,廉租房只给户籍人口,新市民想住保障房比登天还难。一边是289亿的地王,一边是无数人挤在群租房里,这对比简直魔幻。
有人说\"可以去郊区买啊\",可郊区的地王也不少。去年嘉定新城地块拍出4.5万/平的楼板价,将来房价至少7万/平;青浦赵巷地块楼板价3.8万/平,房价直奔6万/平。要知道这些地方十年前房价才1万/平,现在涨了6倍,可工资才涨了2倍。这不是房价涨得快,这是老百姓的钱包被按在地上摩擦。
四、开发商真的不怕亏吗?他们在赌这三件事
很多人觉得开发商拿地王是\"脑子进水\",其实人家精明着呢。滨江集团敢花13.1万/平拿地,至少赌了三件事:
第一,赌政策放松。现在一线城市限购还比较严,比如上海单身只能买一套,二套房首付70%。要是将来放松到\"认房不认贷\",或者降低二套房首付,立马能释放一大批购买力。2015年就是这么干的,结果房价涨了一倍。可2023年跟2015年不一样了,那会儿全国商品房库存才6亿平,现在已经11亿平,库存翻倍了,政策再放松也很难像以前那样暴涨。
第二,赌豪宅市场。地王项目肯定是豪宅,大平层、江景房、精装修,专门卖给有钱人。现在全国有钱人就那么多,上海豪宅市场一年也就消化几千套,可今年已经拍出5个地王,将来豪宅扎堆上市,卖给谁?总不能让马斯克来买吧?
第三,赌通货膨胀。开发商觉得现在13万/平的地价,过五年可能就不算钱了,因为通货膨胀会让钱贬值。可老百姓的工资会跟着通胀涨吗?去年上海CPI涨了2.5%,工资涨幅不到3%,等于实际收入没涨。要是真通胀了,最先倒霉的就是普通人,菜价、油价、房租全涨,就工资不涨,到时候别说买房,吃饭都费劲。
其实开发商心里也慌,只不过没办法。现在房地产行业负债率超过80%,不拿地就没项目,没项目就融不到资,融不到资就只能破产。所以拿地王是\"饮鸩止渴\",不拿地是\"立马饿死\",反正都是死,不如赌一把。可这赌局的筹码是老百姓的血汗钱,输了就把烂摊子扔给银行,赢了就赚得盆满钵满,哪有这么好的事?
五、楼市的终极问题:到底是谁在支撑高房价?
上海土拍之所以这么疯狂,本质上是\"金融游戏\"。开发商拿地的钱不是自己的,是银行贷款;银行的钱不是自己的,是老百姓的存款;老百姓的存款是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、看病钱。这就像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,花最后落在谁手里,谁就倾家荡产。
现在全国房地产市值已经超过650万亿,是GDP的6倍,是股市市值的5倍。可这些市值都是\"虚的\",你把房子挂出去试试,能立马卖掉换成现金吗?去年全国法拍房数量突破60万套,今年前五个月新增20万套,说明已经有人撑不住了。要是房价真跌了,银行坏账、地方债务、开发商破产,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谁来扛?
有人说\"上海房价永远涨\",这话在2015年之前是对的,因为那会儿城市化率低、人口流入多、货币超发。可现在城市化率已经66%,人口出生率创新低,货币增速也降到了8%。这就像爬山,已经爬到8000米了,你还想让它每年爬1000米,可能吗?再往上就是珠穆朗玛峰,绝大多数人都得缺氧。
六、普通人该怎么办?别焦虑,因为你焦虑也没用
最后给大伙儿说句大实话:地王跟咱普通老百姓没关系,你既买不起,也管不了。与其天天刷土拍新闻焦虑,不如多想想怎么多赚点钱,或者降低买房预期。
要是你月薪5000,就别想着在上海买房了,回老家县城买套100平的房子才30万,不香吗?要是你月薪2万,那就看看外环外的老破小,虽然环境差,但至少能上车。要是你月薪5万以上,那你不算刚需,算改善,可以慢慢挑。
记住一句话: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。可现在开发商把它当成赌场筹码,地方政府把它当成提款机,专家把它当成割韭菜的镰刀,唯独没人关心真正需要房子住的人。
徐汇滨江地王刷新纪录那天,我路过黄浦江,看到江面上有艘渔船,渔民正在收网。他可能不知道289亿是什么概念,但他知道今天捕了多少鱼,能卖多少钱,够不够给孩子交学费。这才是真实的生活——没有那么多亿,只有柴米油盐;没有那么多地王,只有平平安安。
所以啊,别被那些数字吓到,也别被专家忽悠。房价涨不涨,地王拍不拍,咱都得好好吃饭、好好睡觉。毕竟日子是自己的,不是活给开发商看的。
作者声明:作品含AI生成内容
凤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